历口,位于祁门县西部39公里。因坐落在历山、沥水之口而得名,是祁红的发源地之一,光绪元年(1875年)黟县人余干臣,从福建罢官归来,在尧渡设茶号仿效闽红开始制作红茶,大获成功后于次年(1876年)在历口设立分号,在当地劝绿改红。
由于历口环境优越、土壤肥沃,空气湿润,常年多云雾笼罩,山花多,花叶上熏染了一种天赋的苹果、兰花香气,做出的红茶分外好喝,从此祁门红茶蜚声于外,誉满全球,被外国人称之为“祁门香”。历口也因此成为祁红重要的核心产区。
这一条河水也不知流淌了几千年,默默的从小镇穿过,见证着小镇的兴衰,目睹着祁红的成长,和历山遥遥相望,细数着历史的沧桑。
车子在历口镇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,我们继续出发,夏日的骄阳,阻挡不住我们找寻茶源的决心。行驶在青山绿水之中,看着车窗外明媚如画的风景,听着祁门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故事,眼前绵亘不绝的大山登时也变得有些神秘起来。
车子在安静的乡间公路上飞驰,窗外的景色目不暇接,我们是一群寻茶的人,为了寻一款上好的茶,我们要去找寻茶的源头,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古溪乡。
这是古溪乡谢家村的祠堂“永和堂”,是谢姓子弟的宗祠,这里的谢姓人家,源于晋代某位先人,曾是朝廷的重臣。祠堂因为年代久远,部分已经损坏,现正在间续的维修,走进天井之中,可以看到明显的维修痕迹。
村里有些老屋,虽然因年久失修,已经破败不堪,却也还能遮风挡雨。高高的马头墙,飞檐老梁,精美的砖雕木雕,都足以证明了当初的辉煌和兴盛。如今,时光流逝,昔日的繁华也已不再。
青苔绿瓦,就在我们的眼前,这样的房子在这里还有很多,不算老,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,也是那个年代的记忆,小时候,我们都住过这样的房子。
这是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途中,看见的一个抗战英雄纪念碑,应该是近些年才修建起来的,四周很荒凉,只有住过纪念碑默默的伫立在青山之侧,绿水之滨,无言的诉说着那些苦难的岁月。
这是我们这次寻茶的目的地之一,秋枫坑,站在谷口,真正感受到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壮观,一条羊肠小道向山谷中延伸进去,有些地方还有这些石砌的台阶,据说当年是一条繁华的古道。
走在前面的是这次的向导,是谢家村的村长和正源红茶厂的谢总。不仅一路给我们讲解介绍,还要帮我们拎着瓶装水,真是大爱无言啊~
沿着山谷河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,小道开始真正的开始往山上延伸,这个向上的台阶,有个好听的名字“百步云梯”,这里的台阶不多不少,正好一百阶,上去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平台,可以看到谷底的河流,和分布在两侧靠近山顶的茶园,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。
听村长说,这里正在开发建设“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”,将被打造成集UTMH国际赛事、新徽商企业家营训、公司团建、青少年荒野求生、市民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徒步探险旅游目的地、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基地,黄山市民健身休闲首选目的地。
这里曾经有过滑坡,于是因地制宜,在滑坡稳定了之后,要栽种上茶树,成为茶园的。我们俯身抓起一把泥土,是哪种很肥沃的沙质突然,透气性好,坡面向南,是很适合茶树生长的。
英国作家阿兰·德波顿曾说过,“为了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,远比观光之旅能让人得到更多的益处。”一趟没有意义的旅行,跟散步有什么区别,不过是去了别人生活的地方过着跟平时一样的生活。爱茶的人,不仅仅需要静静会品尝,还要体会茶中的真谛。
宝剑赠英雄,鲜花配美人。女人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收到鲜花都会笑逐颜开,毫无抵抗能力的,同行的小洁,手中抱着一束野花,笑颜如花,心里却在默默的唱着:“就这样被你征服……”
在上中行走,难免都会遇到这样凌空横架在山涧上的小木桥,你只能一个人勇敢的通过,就像人生,总有那么一段时间,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孤独,以寂寞的姿态走过那段低谷。
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绿水青山带笑颜。小洁一个人站在山石上,思索着一个深刻的生物界难题:花儿为什么这样黄?
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枯枝落叶,占满了山道,外侧是二十好几米的深涧,怕这样的山道,足下功夫一定要做好,走在中间的白色T恤男就是个有准备的人,那双带着时代感的“解放鞋”,也只有我们这样的“老人”才会记得。
被树木遮蔽得黯淡的森林,从枝头漏下的斑驳阳光,一红一白两个颜色点缀在一片深浅的绿色中,构成了一副梦幻般的仙境,这是在拍丛林大片么?
这里似乎很久都没有人来过,山石上都长满了青苔,高海拔的地上甚至都找不到什么杂草,只有藤萝类的植物和横生斜长的杂木,和外面的世界好像不在一个年代了。
不得不说,头顶的那一抹绿色和这二人的衣服,还是衬托了整个画面,我应该建议这次的组织者,给这二位颁发一个“最佳入镜奖”。
这次的队形保持得前所未有的整齐,让人有种训练有素的感觉,让人恍惚的有些回到部队的感觉,只有我这个“苦逼”的摄影跟在大部队的后面,默默的按动着快门,宝宝心里苦……
橘子洲头,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……站在这个地方,我竟然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《沁园春 • 长沙》,有一种傲立天地,豪情万丈的恢宏,这里虽然没有风景优美的湘江水,但面前的大山不同样巍峨雄壮吗?
已经过了茶季,这里的茶叶已经停止不采了,当地的人告诉我们说,不采是为了让茶树积蓄更多的能量,让明年的春茶内涵更丰富,我不知道这个理论符不符合“现代科学”,但我个人还是深以为然的。
陆羽的《茶经》说: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……其地,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凡艺而不实,置而罕茂。法如种瓜,三岁可采。野者上,园者次,阳崖阴林,紫者上,绿者次……这片茶园,不就是《茶经》里描述的么?乱石丛中的一株株茶树,绿意盎然,这里的茶树是几乎没办法施肥、松土的,可是这茶树还是这样的茂盛,这样的茶园,它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循环系统,所谓的人工管理,只怕也只是每年来修剪一两次而已了。
说是茶园,其实真算不上茶园,茶树是完全的杂乱无章的种植的,根据山石的分布,见缝插针般的种在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里,沿着河谷,绵延数里。青山巍巍,山泉奔流,鸟鸣阵阵,野果芬芳,这哪里是农人劳作的场所?这简直就是隔绝俗世的仙境!
这里的山有多高,连绵得有多远,我已经没有概念了,阳光从两山间的缝隙里透露过来,我们以为站在了山顶,很好奇这山顶的山泉是从何而来,莫不是从天而降?而村长告诉我们,你只要转过山口,就会看到不过是在半山腰的位置。而这一块分布在山涧两边的茶园,就算夏日,光照时间也不过每天二三个小时而已,一到阴雨天,就完全的笼罩在云雾之中,这里的茶,我是在找不出一点不好喝的理由。
我们没有翻过那个山口,因为再过去要走好几个小时才到另一块荒废了很多年的茶园,平时人迹罕至,道路已经长满了藤萝荆棘,杂木丛生。最重要的是,时间已经太晚了,于是只能留待下次,但是尽管如此,这个叫做秋枫坑的地方,和这里的茶,已经足以达到我们这次寻找茶源的目的。
在返回的时候,我忍不住转身,再次按下快门,留下这一张层岚叠嶂、满目苍翠的大山的肖像。为了一杯好茶,我们还将行走在徽州大地的每一片原始茶山之中,去寻找好茶的源头。
提示:请认准祁门红茶官网,立即购买>>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955960961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祁门红茶试饮装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那茶山最美的身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