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乡情,大多都和乡愁有关,有诗人的乡愁,也有旅居的乡愁。一个人,不管走到哪里,心中都有一个故乡,和一些关于故乡的情事,家乡的物也算是被人寄托得最多的东西了。
茶,便是一个对家乡最好的纪念物事:在异乡的天空下,总有一些人,借着这片叶子的故事,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乡情。中国是茶的故乡,奉为国饮,中国人对茶的感情,是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的。于是,无论天涯海角,这个最简单的饮品,就成了对故乡最简单的情怀。
有位长者,离家已经四十余载,有次他乡相遇,聊起家乡,许多人事皆已模糊,唯独对家乡的茶山、茶叶却记忆犹新,说来如数家珍。每年,父亲都会给他邮寄一些家乡最简单的绿茶,而他,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的同事、朋友提及家乡的茶。他不是茶客,茶只是他对家乡最原始的怀念。
徽州人,最重乡情。那些寂静坐落在徽州各个角落的徽派老宅,便是一个最好的见证。这些先人,在外或为官为宦、或为商为贾,到功成名就或步入迟暮之时,总有强烈的衣锦还乡之念,跋山涉水,回到故土,叶落归根。
徽州产茶,自古已名,茶,也是旧时徽商的主要经营商品之一,因此,徽州人对茶的情怀,更甚其他,一直沿袭至今。正是这种对故乡的情结,才有那么多对茶孜孜追求的人,这些人,创毛峰、制红茶,形成工艺,代代承袭,广为传播。尤以祁门的红茶最为有名,应是最早走出国门的茶叶之一,在国际上享有盛誉。这种对茶的追求,通过代代传承,成了后世子孙取之不尽的财富。如今的徽州大地,不知有多少人在以茶为生,亦不知有多少人在以茶谋生。
徽州人的祖先,极具智慧,他们走南闯北,见识既广,阅历亦丰,徽州人又极重视教育,有“十户之村,不废诵读”之说,是以思想极为开阔,深知“积财与儿孙,不若积德与儿孙”的道理,因此徽州人留给后人的并不是牛羊成群,金银满屋。而是屋前良田、满山茶园,让子孙取之不尽、永承福泽。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,徽商也逐渐没落,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人,继承了先辈的梦想,坚守了先辈的初心,默默的燃烧着自己的青春,一心一意的要让祖先留下的茶更有茶味,要留一些纯粹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。
徽州的山林竞秀,水泽留香,走遍徽州大地,粉墙黛瓦,绿树青山,溪水蜿蜒,小桥人家,还有让外来人如听天书般的多种方言,当真是“步步风光处处景”,这里一年中雨水充沛,四季分明。这里不仅是江南的一颗明珠,亦是一片尚未被现代工业污染的净土。徽州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历史的痕迹,都能看到明净的天空,到处都能闻到淡淡的茶香,和一群坚持着用心种茶做茶的人。大多数人是茶怎么好卖就怎么做,怎样赚钱就怎样卖。然而这群人不一样,他们对茶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认知,他们一边传承着古老的手工制茶工艺,一边接受着现代工业机械对制茶工艺的替代,这样的茶人是值得尊敬的。
做个茶人,其实也非易事,不是和茶沾上边就能成为茶人的。做茶,可以没有专业的知识,也可以没有精湛的技艺,这些是可以在过程中去学习的,但唯独不能没有的,是认真的态度,这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、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。要遵循茶的本真,用一种乐观的心态,秉承着茶的自然,继承着先辈的传统,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,精益求精。要赋予茶叶一种情怀,丰盈自己的内心,这样,方不负了一个茶人的称谓。
面对着这方山明水秀的净土,哪怕是一点点的破坏,也让我们于心不忍,我们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,努力的呵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,将茶继续传承给我们的子孙。因为只有这样,才不会辜负了大自然恩赐给我们这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。
提示:请认准祁门红茶官网,立即购买>>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955960961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祁门红茶试饮装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上一篇:孤独的采茶老人
那一缕“似花、似果、似蜜”的香气,让世人为之痴迷却又无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