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门红茶 > 祁红百科 > 祁门红茶历史 >

祁门红茶诞生于一个多灾多难的社会

祁门红茶自诞生之日起,面临的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社会。清王朝岌岌可危,外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,封建王朝最终走到了尽头。进人民国,政局仍然动荡,战火纷飞,民不聊生。所有这一切表明,历史带给祁红的童年是无比的辛酸和苦涩,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。

祁红初问世,世界茶坛正处在风起云涌之势。据资料记载.,以1896年至1900年的红茶、绿茶出口量各为100的指数计,到1915年,红茶仅占77,绿茶却达143,明显的绿肥红瘦。

沉寂的茶坛亟待着春风吹荡,这对于祁红来说,不啻是一种机遇。就在这种状况下,祁红果真裹挟着一股清新的山风,从皖南的崇山峻岭中横空出世,闪亮登场。秀美的外形,鲜爽的滋味,高锐的香气,这从未见过的茶象令人耳目一新,心头一振,茶商奔走相告,外商更为兴奋,于是疯狂采购,致使祁红很快便一花独放,出口量迅速攀高,直线上升。“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,为祁红贸易的最盛期”。当时,祁红外销对象主要是英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丹麦等,均由俄国茶商承办,口岸是经汉口转运出关。“头批满堆,即择吉口良辰,鸣炮奏乐,大宴茶师及工人,匀堆成箱后,即抽茶样一箱,派水客送样至汉口。汉口茶栈大开中门迎水客,并设宴款待,仪式非常隆重。”这是老茶人对当年荣耀往事的回忆。开中门接客是徽州接待规格中的最高礼遇,祁红享受了高官走中门的尊荣,其地位之高、身份之显,可想而知,因此在当年民间评价祁红,就有“一品官,二品茶”之谚。由此可见,祁红在诞生的初期,风姿很是绰约。

风景这边独好,犹须锦上添花。

1915年,北洋政府农商部在祁门创办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——祁门茶叶改良场,吹响了中国茶叶科研的号角,从而也为祁红平添光彩。

然而好景不长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国际茶市受到冲击,曾一度坚挺的祁红无疑也受到严峻挑战。据资料载,自1926~1929年的四年问,祁红的外销指数下降了80个百分点。

首先是口岸变迁。祁红外销口岸原在汉口,市场主要在俄国。十月革命成功,俄国的市场收归国有,汉口的私营俄商宣告停业,祁红外销只得重找出路,另辟蹊径。“l919年,上海、汉口两方出(茶)样,一视价格之高下为取舍。1920年,购茶洋行因国外销路改变,并为节省汉沪问的运费及堆栈租金起见,交易市场完全移至上海。”从祁门到上海,其时只有闾江水路。相比走熟多年的汉口水道,不但路线长,环节多,费用大,尤其是路线十分陌生,运输十分艰难。

其次是茶税激增。政局不稳,国库亏虚,危机自然转嫁。自1916年起,安徽省财政厅以便利征收茶税为名,在祁门县城吴桥头(仁济桥之下)和西乡闪里各增设厘金卡一处。而当时祁门的南路倒湖早已设有了厘金卡,重复设卡无疑会加重茶农的负担,加之执事者又勒索成习,致使茶农忍无可忍,群体抗争事件随之发生,从而爆发了以祁门商会会长为首的茶商茶农请裁厘金卡运动。请裁运动整整经历了两年,往来公文积至数尺。最后省财政厅迫于民意难违,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撤卡息事。消息传到祁门,全县群众交相祝贺,同时勒石建碑纪念,这是祁红低迷时的一缕福音。

碑刻全文如下:

厘金为清季秕政,而骈枝各分卡,则长厘局者之渔利计划,病民害商,骚扰行旅尤甚。吾祁只倒湖厘局一处,民国四年厘局长兼办茶税,当事者托词便利茶商请引起见,于城之东关外及西乡闪里同时设立两分卡。祁人业茶者狃于一时便利,其他疏未注意。次年茶税上峰另委专员办理,而分卡毫无所事,遂实施其勒索手端,商民行旅骚然矣!本会同仁不能坐视,起而请愿,呼号奔走,历有岁时,闪卡幸获裁撤;城东一卡,则以厘局阴为袒护之故,未能去也。上年霍邱龚公剑寒来长厘局,鉴于地方团体公论,悉心考察,知城东分卡实属无裨税收,留之只是病民,俯顺舆情,毅然请裁。适合肥徐公炎东知县事,亦以实心革弊为职志,先后呈上,遂奉令准。撤卡时欢声雷动,盖十二年七月十五日也。回忆民国四年偶尔疏忽,遗患至今,匆匆九年,可不惧哉!爰述崖略于碑,志不忘耳。

中华民国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祁门县商会邑人胡光岳书石“七七事变”,抗战爆发,卢沟桥战火由北往南蔓延。

中国南方是富庶之地,更是产茶胜地。为筹措资金,积累外汇,支持抗战,自1937年起,国民党政府对全国茶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,规定各产茶省成立茶叶经管机构,统一收购茶叶,先是交由刚刚在上海组建的中国茶叶公司销售,后改为集中运往香港,交驻港的富华贸易公司统一对外销售。官方的介入,无疑是使市场程序得到改善,加上销售环节减少,成本下降,无形中带动了茶价略有上升,茶农积极性相应提高。尤其是上海“八一三”战事以后,不少大中城市相继沦陷,许多政要商贾纷纷逃往偏安一隅的江南。

古镇屯溪本属重要茶叶集散地,受此形势影响,更是一度繁荣,以致有“小上海”誉称。祁红外销得地利之便,拓展当然更快,产量逐年增长,且态势数年不变,乃至创下产量和茶号两项历史性新高:

祁红产量的最高年份在1939年,近7万箱。按每箱50斤(旧秤计量单位)计,产量约3.5万担,占当时仝国红茶产量的三分之一,为历史最高水平;祁红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红茶相比,也是独占鳌头,最高时一担祁红的出口价卖到了360两白银,雄踞第一,前所未有;祁红业茶机构为茶号,茶号最多的年份是.1940年,其时受上年茶市坚挺的影响,仝县_共有大大小小茶号(含合作社)440家,也是历史最高水平。市场就是导向,就足效益,全县重视祁红,几乎成为民心所向,民意所望,为此县府也闻风而动,专门颁发布告,从采摘源头提出要求:

照得祁门红茶,向为世界驰名。每年对外输出,有关国计民生。近年逐渐低落,言之实堪痛心。不徒价格锐减,竟将拒绝出境。考其症结所在,粗摘滥制是因。长此不图改进,红茶淘汰堪惊。实部达令整理,改用合作推行。包装加工设备,派员指导认真。转瞬毛茶上市,品质极应求精。嫩摘固是善法,早摘亦是良经。倘能分级采摘,生产尤可加增。不特挽回荣誉,亦可获利更丰。事关尔民生计,万勿视为具文。特此谆谆告诫,其各一体凛遵。

言辞恳切,堪称感人。然而天上不掉馅饼,人算不如天算,短暂的繁荣只能是畸形的繁荣,就在祁红即将迈上第二个发展阶段时,昙花一现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。

1941年12月,日本偷袭珍珠港,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。由于海运中断,向以国际市场为销售主渠道的祁红顷刻间一落千丈,生产无常,茶号顿减,产量大落,最多年份仅为5000担上下,不及最高年份的六分之一。于是茶农纷纷弃茶改林,砍茶棵的、烧茶园的,举目皆是,祁红遇上了从未有过的困顿。

抗日战争胜利,1946年祁红恢复出口,茶叶生产出现一线生机。同年,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以祁门茶业改良场为依托,成立复兴茶园工作站,提供贷款,发放茶苗和赈济面粉。自是年10月至翌年4月,祁红产区中的祁门、至德(东至),以及休宁等地,共整理荒芜茶丛六千万余株,约20万亩,共发放面粉1500多吨。同时茶业机构也陆续恢复,当年共有茶号52家,合作社22家,共产茶22702箱。

次年,全县茶号增至70家,合作社19家,共产茶24843箱。随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,销售无着,茶价日落,一斤茶只能换到半斤盐,入不敷出,茶农忍痛弃茶改粮,茶叶的产量币口质量均大幅下降。

1948年,解放战争全面展开,国民党军队向南败退。受战局影响,祁红生产再度受挫,全县茶园荒芜达半数以上,即使未抛荒的茶园,衰老茶丛也超出70%,问种杂粮的茶园将近一半,茶叶亩产由战前的75斤降至21斤(旧秤计量单位),产量仅为最高年份的16%,高档茶断销,名茶失传,茶农濒临破产境地,“日无鸡食米,夜无鼠耗粮。蓑衣当被盖,麻布做衣裳”。祁红生产跌破极限,奄奄一息。

祁红的童年就是在这样酸楚坎坷中度过的,先后经历了展雄风、遇低迷、昙花现、战时困的艰难历程。

提示:请认准祁门红茶官网,立即购买>>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955960961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祁门红茶试饮装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请致电:139-5596-0961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