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门红茶 > 祁红百科 > 祁门红茶历史 >

祁红创制三个版本的民间传说

祁红创制实有确切历史,但民间更愿望这历史浪漫神奇,于是赋予她生动丰富的内容,将产生的过程渲染得极为动人。

相传在清末的一个春日,祁门历口有位叫吴志忠的老汉,一天从高山采回百余斤鲜叶,兴冲冲赶回家,将鲜叶倒在地上,岂料全被捂红了。老汉目瞪口呆,想想扔了太可惜,不如做出来再说。然而等他按照绿茶的制法做出茶后,更傻眼了,茶条全是乌色。尽管如此,老汉还是将茶叶挑到了茶庄,开始接连走了几家,茶老板个个都说,“这完全是变质的坏茶叶,不要!”

老汉犟脾气,卖不了就自己喝,绝不倒掉。其时正值鸦片战争后期,外国人已公开来中国活动了。当老汉挑着一担茶叶垂头丧气地往家走时,迎面遇上一位外国传教士。教士随口问道:“你挑的是什么东西?”老汉满腹怨气正无处可泄,便没好气地说:“乌龙。”

“乌龙?”教士居然来了兴趣,非要看看不可。老汉只好停下,任其掀袋看茶。教士见茶叶色乌条细,异香扑鼻,喜不自禁,拎一片就咀嚼开来,居然味也鲜甜,登时哇哇大叫,“乌龙,好茶。

快卖给我。”老汉开了个比平时高几倍的价格,教士竟不还价,痛痛快快地掏钱就将茶叶全部买下,临走还叮嘱老汉说:“你的乌龙,从明天起我全包了。”

意外收获,使老汉绝处逢生。回到家中,立即将喜讯告诉家人,全家都乐得合不拢嘴。家人细细回忆了当时做茶的过程,觉得并无特难之处,于是决定从次日开始,就专做这种茶,并要做得比今日的还好,不给中国人丢脸。

次日天刚亮,全家人就上山,至中午太阳正当顶,便急忙挑茶回家,待茶叶捂红后,又仿照头天的方法做茶,果然乌龙又出现了。全家人喜出望外,立刻将这好消息告诉了村人。村人赶来一看,果然亮里透褐,褐里显红。有人又抓了一把泡水,茶汤竟也是红艳艳的,便提议道:“既然茶汤是红色的,就叫祁门红茶吧,总比叫乌龙好。”大家均同意,于是跟着仿效,祁红就这样诞生了,美名随之传到国外。

民间传说寄托了茶农美好愿望,也道出了红茶需要发酵的关键,距离祁红创制真正的史实也就不远了。

祁红问世,正宗的茶名叫“祁门工夫红茶”,为称谓方便,人们习惯将“工夫”二字去掉,口忻口红茶,或者干脆简称“祁红”。

关于祁红的具体创制过程,历史上存在三说:

一为胡氏说。据大清第119号奏折:“安徽改制红茶,权兴于祁、建,而祁、建有红茶,实肇始于胡元龙。胡元龙为祁门南乡贵溪人,于咸丰年问即在贵溪开辟荒山五千余亩,兴植茶树。

光绪元、二年,因绿茶销路不畅,特考察制造祁红之法,首先筹资六万元,建设口顺茶厂,改制红茶,亲往各乡教导园户,至今四十余年,孜孜不倦。”同时1916年《农商公报》也有类似报道。

二为余氏说。据1937年出版的《祁红复兴计划》载:“1876年(光绪二年),有自至德茶商余某来祁设分庄于历口,以高价诱园户制造红茶,翌年复设红茶庄于闪里。时复有同春荣茶栈来祁放汇,红茶风气因此渐开。”文中的余某,名叫佘干臣,黟县人。新编《黟县志》载:余干臣,名冒恺。,立川村人。祁红创始人之一,原在福建为官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在至德(今东至)县尧渡街设茶座,仿福建闽红的方法试制红茶,次年到祁门县历口设茶庄。

胡余二说,看似矛盾,实则相通。胡元龙后裔胡益谦先生对此曾有评说:“清同治十年(1871年),佘干臣自福建被罢官归来,赁居在祁门县城三里街。余氏见祁门产茶,乃根据闽人经验,建议祁人改制红茶。但祁人由丁久居山区,消息闭塞,思想保守,无人敢应议改制,独胡氏元龙敢付诸实施,乃接受佘氏建议,在自办的培桂山茶场着手改制红茶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专从江西修水请来茶师舒基立,学习宁红经验制成红茶。”从这里可以看出,胡佘二人从认识到实践,均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,最后二人殊道同归,共同闯出了祁红生产之路,成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祁红奠基人。

三为陈氏说。据《杂记》载:“有邑人胡元龙、陈烈清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,招工授以制茶方法,祁红才开始萌芽。这两家茶厂算是制茶最早,/广名胡日顺、陈怡丰。”因《杂记》一书至今无考,故当今持陈氏说者少。

提示:请认准祁门红茶官网,立即购买>>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955960961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祁门红茶试饮装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请致电:139-5596-0961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