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端午的这些天,吃粽子似乎是最快乐的事情,找着机会就想吃一两个解解馋。然而,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,连续“作战”几天后,难消化的精米便让胃发出积食的“抗议”了。于是,我便开始翻箱倒柜地找陈茶喝,终于在柜子的角落发现了一篓用粽叶包的茶叶。
这篓“粽”茶已被遗忘多时,是茶友老尤2017年去祁门芦溪村带回来的安茶,茶叶是用籍叶和竹条打包起来的,刚拿回来的时候家人还以为是包装特色的“粽子”。当年出厂就有三年的陈期,那时还未进入最好的品饮期如今已有六年的陈化,倒可以拿出来追踪下口感。
安茶因陈化后药用价值高,有“圣茶”之称,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,其中最受当地老茶师认可的是此茶有安五脏六腑之药效,故取“安"名。如此看来,端午时节品安茶,可谓应景。
用茶针轻轻地撬松茶团后将散茶滑入盖碗,茶叶入杯,条索一目了然,黑褐细秀的芽叶掺着红褐细长的茶梗,匀齐显毫。安茶的原料品种是和祁门红茶一样的祁门格叶群体种,外观整体看起来十分"秀气”先润茶,再开汤。第一道茶汤浅橙黄,晶莹透亮;茶汤入口,粽叶香、槟榔香显,口感苦甜交织,略带涩感,回甘较慢。作为黑茶,这道茶汤让我颇为意外,因为水中依然不带陈味,甚至还路显青涩。
原来,安茶虽然归于黑茶,但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,又让它的口感在黑茶中独树一帜。安茶的整个制作过程需经过三个阶段+数道的工序,时间跨度长达七、八个月,一年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制作和等待。其中一道"日晒夜露"工艺更是独一无二,要选在立秋后有重弱的天气,最好是“白露"时节,白天晒太阳晚上吸露水,汲日月之精华,方能成就独特的口感。
沉睡数年的茶叶被逐渐唤醒,第二道水中更富张力、整体表现力也更强。滋味醇爽,苦甜感加重,粽香浓郁持久,回味略带竹香。
第三、四道,茶汤尽情释放,汤色橙黄透亮,香气多元进发,滋味浓厚路显杂;水中茶气逐渐彰显,但略显飘忽带锋芒,饮罢第四道,手心后背便稍有出汗,刚吃完粽子不多时的胃竟有种空落落的感觉,更显茶性之烈。
第五、六道的水已经有种喝不动、不敢下胃之感了,只能按审评的方式,在口中啜品一番作罢。此时的茶汤稍加浓滑,但青涩之感始终蜿蜒其中,不经意就能刺激得让人"嗞"开嘴来。
看来六年的时间对安茶来说还是太短暂,天地赐予的“野性”依然活跃,这股茶气还需时光的加持,才能更加沉稳妥帖,安抚身心。
经过几道水的洗礼,安茶的底色在杯中逐渐清晰。第七道水的滋味淡而清甜,顺滑中带着凉凉的山野气息,这是大自然的味道。此款安茶出自祁门芦溪村,这里二水交汇、三山环抱,茶园周边竹木葱茂、云雾缭绕, "日晒夜露"后要再经过三年密洞窖藏。只有如此回望它的历程,才能明白这丝透彻的“凉”意出自何方。
感受过前几道茶的变化后,突然想起安茶有掰粽叶入茶的泡法,于是也辦了三小片下去,滋味上增加了些粽叶香,其它的口感变化不大。初门特产的粽叶,因为土质特别,比南方很多地方的粽叶更香一些。为了防止后期虫,这些粽叶都曾用安茶煮过,香气早已互相融合。
掰粽叶的时候发现底下垫着张粉色茶票,上书“孙义顺” "老字号”“特种茶”等字样,还有老字号的历史延革。安茶曾在清朝时盛极一时,名场海内外,后来受战火影响没落,如今虽得到重视,但也没完全恢复元气,数十个百年老字号也就“孙义顺”得以逐步复兴。
喝到尾道茶时,手已经忍不住伸向了摆在一旁的粽子了,配着这棕香茶,粽子吃起来更香,心绪也变得愈加平和。
拿起手机翻看安茶的照片。地广人稀的芦溪村,芦溪水静静流淌,雾气蒙蒙的徽派建筑前摊晾成排的安茶即将入培,画面如此美好动人,这样的茶仿佛可以培出“岁月静好”的模样……
提示:请认准祁门红茶官网,立即购买>>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955960961(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祁门红茶试饮装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上一篇:深山出圣茶 谁知安茶香
下一篇:没有了
安徽祁门孙义顺-安茶高清视频 眼前这粗细均匀、红褐发乌的细...